菁寮老街上,一直維持著舊日的景觀沒甚麼改變,從台1線轉進菁寮,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造型特殊,由普立茲獎得主-佛萊德.波姆(Gottfried Bohm)在1966年設計的菁寮天主堂,再來會見到菁寮國小,接著才會來到以前稱為嫁妝街的菁寮老街。台南後壁菁寮老街早期是古官道台南府城到諸羅縣城的中途休息站,曾經相當繁華熱鬧,歷經時代變遷、歲月流逝,依舊保留許多以前的景觀建築,漫步菁寮老街彷彿走進舊時空,能夠細細品味懷舊老街的獨特風情~



台南後壁菁寮老街沒有過多商業氣息的老街,許多店家還保有它舊有的風貌,加上這兒的人都很熱情,讓人來過一次還會想再來,而這裡也是台劇俗女養成記拍攝場景真的讓人覺得很親切熟悉呢!走吧!來去菁寮老街逛逛吧。老街上近 80年歷史的和興冰菓部,曾是過往菁寮人相親約會的地方,店內的香蕉冰、紅豆牛奶冰等還是具有古早味口感,品嚐過絕對讚不絕口。







菁寮因無米樂紀錄片而聲名大噪,幾位老農長者在片中自然表現出的豁達樂天功不可沒,可以見到老農對天的感恩與敬意,吃多吃少都是天注定,即使收成不好無米也應該要樂觀繼續辛勤的度過,所以來菁寮感受的是人,除了幾位長者的智慧,還有菁寮國小學生雙腳實際踩在稻田裡,從插秧開始一直到收成,過程採用自然農法用心的照顧學校後面的一片稻田,這是最實際最棒的學習,唯有親身體驗才能深刻了解家鄉最重要的事物。







鄉村市集、米食品嚐,會後還可以順遊菁寮老街 #俗女養成記 場景及無米樂社區!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菁寮也是無米樂的電影拍攝地以及台劇俗女養成記現在的拍攝地。也讓人認識了菁寮這個地方。很喜歡這兒的古早味,看到不少是阿公阿嬤的店員,都莫名的有親切感。

這間稻稻來餐廳用餐。目前已經沒有提供正餐,且只有假日才有營業,裡面專賣米製品,米麵包,米饅頭等等,裡面也是文化資產保存的示範點。
為什麼它叫「稻稻來」,原來就是台語的慢慢來的意思,來到這兒請放慢腳步,體驗菁寮的人文風味。

在稻稻來,我們還可以欣賞到老宅建築,紅磚、木樑都十分的有韻味。看著屋簷掛著的稻草、和老腳踏車,好有回味童年的感覺,這是阿公年代才看得到的景象。




這兩年很夯俗女養成記~菁寮老街,喜歡漫步在有故事、有文化的地方,非假日冷清的街道迎接四部遊覽車,總算有點人氣跟阿嬤買了3顆粽子,想品嚐一下「無米樂」好吃的米食,糙米做的煎餅也是當地伴手禮,年輕老闆親自在街道大方試吃,滿滿米香氣值得推薦。

我覺得後壁的菁寮老街,這一帶是還不錯的地方,不少人都是攜家帶眷前來,因為俗女養成記還有食尚玩家的報導,這裡又變的比較熱鬧,有機會可以來菁寮老街走走。







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量子力學 的頭像
    量子力學

    映兆記錄風景美食的觀點

    量子力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