懷念的國中基測,記得我妹妹是第一屆從聯考改為基本學力測驗的,那時我們全家也跟隨著急,深怕成為白老鼠,可能太緊張,又準備不周,我妹妹就這樣考得不好,沒有申請到第一志願,導師說:我妹妹那分數登記分發,可能也沒能進入第一志願,因此希望我妹妹再努力讀書,再接再厲拼第二次基測,我妹妹本來想放棄改讀高職,我爸爸媽媽也同意,不過導師一再遊說,終究改變我妹妹那懶惰的心態,開始重拾課本,努力不懈,兩個月匆匆就過去了,我妹妹不負眾望,考了很高的分數,進步四十幾分,穩上嘉義女中,導師興高彩烈,特來我家說此消息,我們全家很感謝導師的用心。

國中基本學力測驗,考兩次,難度適中,除了作文之外
全部選擇題,有別於聯考,取消計算應用題,要是題目出的好,也很有鑑別度!第一次基測,可申請,也可留到登記分發用,最好的是,第一次沒準備好,還可用功讀書考第二次,不是像聯考一試定終身,機會和命運都不會有遺憾!這麼好的多元入學制度就悄悄改掉悄悄消失了,令人惋惜,令人懷念!


國中基本學力測驗,難度中庸,其實只要上課專心聽講,回家再溫習幾遍,要考高分確實不難,兩次機會讓人寬心好多。也不用當幹部,學才藝等等壓力應該比起現在的制度輕鬆,簡單公平,至於新制度能否改變對明星學校的態度,幾年下來也沒有不一樣,那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?哎呀!怎麼越改越複雜,很無奈,真讓人懷念以前基本學力測驗測多元入學。
會考的5+1道陰影
註:

會考放榜後,各家媒體拼命報導那幾個縣市出了幾個5A++的學生,跟早年報紙追聯考700分,後來基測量尺412分的狀元一模一樣。

當全國媒體都在瘋有多少5A++的學生能進所謂的第一志願時,憂心弱勢學生的教育大老們也忙著批評主管機關不知民間疾苦,會考基本題太少才會有1/3的學生拿C。而被罵的最兇的就是那十篇「捨不得」六級分作文範例,除了網友質疑國中畢業生祖父母的死亡率偏高之外,作文老師對拿用華麗詞藻堆砌出來的文章當範本也很不以為然。

一邊有人批評會考鑑別度不夠,同燈同分的人過多不利分發,另一邊也有人認為會考基本題不夠多,嚴重打壓弱勢生的信心,那到底聯考、基測和會考的差別在哪呢?

 在上個世紀2000年以前,公立高中聯合招生考試的總分是700分,有五張考卷分別為國文:200分(測驗140分、作文60分)、英文:100分、數學:120分、自然:140分(理化70分、生物30分、地球20分、健教20分)、社會:140分(歷史50分、地理50分、公民40分)。

 到了本世紀2001年開始,基測的總分改為300分,也就是上述五科每科都是60分,但分數不再是答對幾題給幾分,而是以「量尺分數」來計算。此外,從2007年起加考作文6級分,每級2分共12分,合計312分。到了2009年,每一科的量尺改成80分,總分為412分。

 

 而從2014年起,會考的成績只分為精熟A, 基礎B和待加強C三個等級,並且改成標準參照評分,從2015年開始又在精熟和基礎這兩個等級裡面再加A++, A+, B++和B+的標示,總共變成7級,並加考作文6級分。

從上個世紀高中聯考的700分到今年國中會考的7標示,教育部認為只要減少成績級距學生就不會分分計,等於降低了考試壓力。但減少級距之後又不能滿足少數所謂明星高中的入學鑑別需求,因此又得回頭把級距再調高,從基測到會考,總分就這樣一路高高低低地走過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量子力學 的頭像
    量子力學

    映兆記錄風景美食的觀點

    量子力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