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年花磚與歷史檜木老屋融合的美
#花磚藝術博物館#
主人用了20年的努力,收藏上千片古厝花磚風華再現,傾聽老房子
的歷史,了解每一片花磚得來不易
,更加喜愛這有故事的博物館

 
百年前的台灣,富貴家族都會在房屋上裝飾美麗的花磚,但隨老屋凋零
與都市更新,這些花磚在怪手的剷除下快速消失,所幸有一群人默默地
走訪各個老屋拆除現場,從斷瓦殘垣中搶救這些珍貴的百年圖騰。


任職於科技業的徐嘉彬,20年前為了追求心儀的女子,以她家老屋上的花磚
做話題,沒想到自此引發興趣,他開始背起相機,與更多愛好花磚的夥伴一起,
為全台花磚古厝留下紀錄。


花磚的正式名稱為「馬約利卡磚」(Majolica Tile),最初造磚技術掌握
在歐洲人手中,而日本人破解其技術,將花磚之美引入亞洲,立刻在台灣、
新加坡等國家造成流行。但隨二戰爆發,日本人不再生產花磚,短短20年
光景,花磚已成為台灣老屋上,曇花一現的美麗裝飾。徐嘉彬不禁感嘆,
「美麗的花磚,拆一片就少一片。」


台灣匠師無法克服製造花磚的關鍵技術,當時都是由台灣商人
向日本下單,或請日本匠師打造符合台灣家族喜好的圖騰;因此
在花磚古厝中,多可看到風行於歐美的花卉紋樣,也能看見
台灣獨有的牡丹、水果等含有吉祥富貴、多子多孫意喻的圖騰。

 
小小的花磚是大戶人家財力的象徵,徐嘉彬說,當時的花磚都屬進口建材,
只要屋頂鑲有花磚,屋主身分必定非富即貴。

 


全台首座台灣花磚博物館,館內展示花磚與嘉義的林業文化,並藏有
數十件鑲有花磚的古董家具。



 
徐嘉彬在嘉義市購入一棟日治時期的檜木古厝,結合自己20年來的花磚收藏,
打造國內首座「台灣花磚博物館」,館內展示花磚與嘉義的林業文化,並藏有
數十件鑲有花磚的古董家具。

 


台灣花磚文化中也有「訂製款」,石榴、葡萄象徵多子、豐收;佛手、
​​​​​​​桃子代表長壽吉祥,中間還有黃金萬兩。(網圖)


徐嘉彬搶救的百年花磚(圖上排),並復刻迷你彩釉版本,希望讓
花磚文化更貼近你我的生活。(網圖)


(05)227-9597。嘉義市西區林森西路282號。週三~日10:00~12:00、14:30~17:00。
  門票50元,可全額抵館內消費。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量子力學 的頭像
    量子力學

    映兆記錄風景美食的觀點

    量子力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